本报讯大连理工大学98届土建学院毕业生李春玲在志愿去天山脚下“中国西北核试验中心”工作的申请书中写道:虽然那里远在新疆,但只有我这一个女儿的父母毫不犹豫地支持我。我要用自己青春的热血和毕生的奋斗报效和保卫我的祖国。十年间,在大工像李春玲这样主动赴边远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已有1500多人。
毕业生就业从计划分配到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的改革后,如何把有限的毕业生资源输送到国家建设最需要的艰苦岗位上去?十几年来,大连理工大学注重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鼓励和引导毕业生自觉服从国家需要,到重点单位和边远地区建功立业,积极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每年大工毕业生到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比例一般不低于70%,最少的年份不低于60%。每年到能源、交通、原材料以及国防、军工等国家重点行业和重点建设单位的毕业生不低于当年毕业生总数的30%。
在加强政策引导方面,大工对于主动申请或服从分配到地处偏远的国家重点单位的毕业生,内地生源主动要求到边远地区工作的毕业生,有贷学金的,毕业时减免偿还;没有贷学金的,则可申请就业奖学金。十年来,大工为鼓励毕业生到重点单位和边远地区去共减免贷学金和发放就业奖学金60余万元。
该校还树立一批服从国家需要的毕业生典型,影响和带动其他同学。大工从1993年开展评选表彰“服从国家需要先进毕业生”活动,至今共有550余名毕业生获此称号。对这些毕业生,除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外,还举行专门的表彰大会或在毕业典礼上予以公开表彰奖励,并把他们的事迹编印成册,发给下届的毕业生。